更新时间:
我国流感监测同步,口罩指引助力防疫——深度解读2023年版公众口罩使用指南,近期,我国流感监测与呼吸道多病原监测结果显示,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趋于同步,部分省份已达到峰值,呈现下降趋势。面对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科学佩戴口罩成为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深入解读国家疾控局最新发布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
一、明确佩戴口罩的四种情形
1. 存在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如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感染者或有相关症状者在近距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
2. 处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情形:如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等,需佩戴口罩以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3. 防止疫情输入重点机构:如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外来人员进入时应佩戴口罩。
4. 防止公共服务人员将疫情输入重点机构:如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佩戴口罩。
二、建议佩戴口罩的三种情形
1.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进入人流量较大或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区域或场所时,如公共交通工具、超市、影剧院等。
2. 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
3. 存在感染风险的情形:如与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共同学习、生活或工作期间。
三、不佩戴口罩的三种情形
1. 进行体育锻炼时:运动时加大通气量,佩戴口罩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损害身体健康。
2. 感染风险较低的情形:如在露天广场、公园等室外场所。
3. 不适合佩戴口罩的人群:如3岁及以下婴幼儿,佩戴口罩可能引起呼吸不畅,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的发布,为公众提供了明确的口罩使用指南,有助于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科学佩戴口罩,共筑防疫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