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跨境合作助力东黑冠长臂猿种群复兴:广西百色中越交流会聚焦保护新进展,东黑冠长臂猿,这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曾在国际上被误认为灭绝。然而,随着中越两国不懈的努力,这一物种的重生成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4月22日至23日,在广西百色举办的中越跨境联合保护东黑冠长臂猿交流会上,双方共同见证了这一物种保护的最新成果。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东黑冠长臂猿的种群数量约为11群74只,虽然与之前业界普遍认为的20到22群140只相比有所下降,但这一数据仍然表明了种群数量的稳步增长。自2006年在我国和越南边境重新发现以来,我国境内的东黑冠长臂猿数量从3群19只增长至5群36只。
2011年,中越双方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守护东黑冠长臂猿的栖息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栖息地质量显著提升。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任杨江表示,保护区与越南相邻,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孤岛,为东黑冠长臂猿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
中越双方利用声音指纹识别等技术,对东黑冠长臂猿进行监测和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马长勇介绍,通过录音机采集到的数据,科研人员可以分析长臂猿的叫声,从而进行身份识别和种群统计。
为了有效保护东黑冠长臂猿,广西百色市强化了资源管理,推行林长制,实现了“山有人护、林有人管、猿有人守”的全覆盖网格化管理。此外,保护区还定期对护林员和科研监测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巡护能力和科研水平。
东黑冠长臂猿被誉为“喀斯特森林中的歌唱家”,其婉转动听的叫声,如同空谷中的天籁。在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画面中,它们在树上攀爬嬉戏,灵动可爱,让人不禁为这一物种的复兴感到喜悦。
东黑冠长臂猿的种群复兴,是中越两国跨境保护合作的成功典范。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珍稀物种将在未来得到更好的保护,继续在喀斯特森林中奏响生命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