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润色 大藤峡水利枢纽突破61米水位,综合效益全面释放,护航珠江三角洲水安全,在1月18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功达到61米的正常蓄水位,这不仅标志着该工程的综合效益得以全面发挥,更彰显了其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的关键作用。面对2023年西江来水偏枯的严峻挑战,大藤峡工程以其精准的调度和卓越的性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水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大藤峡工程,作为国家水网的重要骨干和珠江流域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承担着多重使命。2023年,西江来水较多年均值偏枯近六成,创下了自1936年有水文数据统计以来的最低记录。然而,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的统一调度下,大藤峡公司凭借科学的雨水情研判和精准化调度,成功将水库蓄至61米正常蓄水位。
- 防洪安全: 61米的蓄水位,为枯水期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确保澳门、珠海、中山等重点城市的人民群众在春节期间喝上安全放心的水。
- 航运畅通: 库区渠化航道超过300公里,3000吨级的船舶可直达柳州、来宾等地,西江黄金水道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 清洁能源: 机组发电效率提升,发电量增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更多清洁能源。
正常蓄水位目标的实现,为大藤峡工程接下来的科研和试验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将开展高水位下船闸原型调试、水力学观测、主坝和副坝安全监测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以确保工程在设计高水位运行条件下的安全稳定。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蓄水位达到,不仅是对工程建设和调度的巨大成功,更是对珠江流域水安全的有力保障。随着工程的不断完善,它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
语言风格调整:
本文以专业而简洁的语言风格,向读者介绍了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成就和深远意义,旨在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