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警惕!秋季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家长孩子如何应对?,随着秋意渐浓,气温下降,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呈现上升趋势。不少家庭反映,孩子感冒频发,甚至出现肺炎症状。面对这一挑战,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11月25日,记者采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内科副主任黄惠萍,为您揭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真相及应对策略。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有何区别?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虽然名为“肺炎”,但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等同于支原体肺炎。只有当肺炎支原体侵入下呼吸道时,才可能导致支原体肺炎。
及时识别是关键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通常较轻,潜伏期较长,一般为1至3周。常见症状包括喉咙痛、疲乏、发热、咳嗽等。5岁以下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时,症状可能与感冒相似,如打喷嚏、鼻塞、喉咙痛、喘息等。值得注意的是,肺炎支原体感染虽大多预后良好,但仍有极少数患儿可能发展为难治性肺炎或重症肺炎。
警惕无发热症状的肺炎
有些孩子可能没有发烧,但胸片检查已显示肺炎。黄惠萍副主任指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相似,咳嗽剧烈、干咳少痰是其明显特征。血常规结果可能正常或轻微升高,缺乏特异性。因此,即使没有发烧,一旦孩子出现持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也应立即就医。
抗生素并非万能
由于肺炎支原体缺乏细胞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对其无效。部分患儿对阿奇霉素也出现耐药性。因此,家长切勿盲目给孩子服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
日常防护是关键
黄惠萍副主任强调,日常防护至关重要。建议家长和孩子做到以下几点: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均衡营养;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减少与有呼吸道症状人员的接触。
肺炎支原体感染虽不容忽视,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家长和孩子应提高警惕,做好日常防护,共同应对这一秋季健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