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国家药品集采再发力第九批集采成果丰硕,患者用药负担显著减轻,在医药行业,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已成为降低患者用药成本、提高药品可及性的重要举措。11月6日,第九批国家药品集采在上海揭晓拟中选结果,41种药品成功降价,预计每年为患者节省药费高达182亿元。
本次集采共有262家企业参与,382个产品投标。其中,205家企业成功获得拟中选资格,包括200家国内药企和5家国际药企。拟中选比例高达78%,平均每个品种有6.5家企业竞争。集采覆盖了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急抢救药、短缺药等重点药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来那度胺胶囊在专利到期后迅速纳入集采,每粒(25mg)价格从约200元降至15元,每月为患者节省药费3880元左右。此外,雷贝拉唑口服常释剂型、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干混悬剂等3个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价格也显著降低。同时,胺碘酮注射剂、多巴胺注射剂、缩宫素注射剂等5种短缺药品和急抢救药品的供应得到保障,实现了供应稳定与价格合理的双重目标。
自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组织开展九批国家药品集采,共纳入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民生保障的决心,也为医药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
国家医保局将携手相关部门,指导各地及中选企业确保集采结果顺利实施,让全国患者在2024年3月前享受到降价后的药品。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提升了药品的可及性和安全性,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通过不断深化药品集采工作,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优质药品惠及广大患者,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