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揭秘高考招生诈骗:识破“内部名额”与“提前查分”陷阱,随着高考的落幕,不法分子却趁机兴风作浪,以“内部名额”、“低分高录”和“提前查分”为诱饵,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这些诈骗不仅扰乱社会秩序,更可能给考生和家长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些常见骗局,助您提高警惕,远离诈骗陷阱。
一、揭秘“计划外招生”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证件,谎称拥有高校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的“内部指标”和“机动指标”,承诺可以保送考生进入重点院校或让未达本科线的考生进入本科院校。例如,天津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民警娄金军指出,此类诈骗已导致众多考生和家长上当受骗。
二、警惕“高价指导报志愿”陷阱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一些机构以“一对一辅导”、“专家团队指导”为卖点,提供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收费数千元。专家提醒,这些机构的教师真实性和专业性难以保证,家长们应谨慎对待。
三、识别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
一些诈骗分子会冒充高校招生老师,以伪造录取通知书的方式欺骗考生和家长。专家提醒,所有录取信息应以官网为准,切勿轻信非官方信息。
四、其他诈骗手段
除上述骗局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会以发放教育补贴或修改高考成绩为名实施诈骗。考生和家长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应提高警惕,切勿轻易转账。
面对高考招生诈骗,考生和家长要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官方渠道是获取招生信息的唯一途径,切勿轻信非官方信息。同时,加强社会治理,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共同打击诈骗犯罪。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保持警惕,切勿落入诈骗陷阱。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高考考生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安全的招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