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大藤峡水利枢纽力挽狂澜,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在2024-2025年枯水期,珠江流域遭遇罕见的干旱,西江、北江来水锐减,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威胁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供水安全。在这关键时刻,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挺身而出,启动了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为这一地区的水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12月12日8时,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按照珠江水利委员会的调度指令,首次启动了枯水期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水库下泄流量逐步增至1800立方米/秒,汩汩清流奔向粤港澳大湾区,为这一地区带来了生命的甘泉。
由于降雨偏少、潮汐动力增强,珠江河口咸潮上溯进入活跃期。尤其是12月以来,降雨和江河来水进一步减少,珠江三角洲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距离已达40公里,珠海等城市供水泵站正常取水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珠江委果断启动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提前统筹调度天生桥一级、龙滩等西江上游水库,确保大藤峡工程提前将水库蓄至接近61米的正常蓄水位,储备了充足的水源。
大藤峡工程作为距离大湾区最近的大型水利枢纽,具有应急调水功能,对保障大湾区供水安全具有关键作用。枯水期,它可有效压制咸潮,将粤港澳大湾区补水压咸响应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短至3天,大幅提升调水效率和精准度。
自工程运行以来,大藤峡工程已先后16次参与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累计补水25.7亿立方米,相当于180个西湖的水量。此次压咸补淡水量调度将持续五天,预计补水1.5亿立方米,为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英勇行动,不仅彰显了我国水利工程的强大实力,更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深切关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大藤峡工程继续发挥其关键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水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