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揭秘假冒进口水果:包装游戏与消费者权益的博弈,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进口水果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然而,在享受丰富多样水果的同时,消费者是否意识到,他们手中的“进口水果”可能并非真的来自异国他乡?近日,记者走访水果市场,揭开了假冒进口水果的真相。
一、假冒进口葡萄,国产变日本进口
在北京某水果批发市场,一款名为“进口阳光玫瑰”的葡萄备受青睐。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款售价高达66元一斤的葡萄,其实只是国产葡萄换上几元包装盒,冒充日本进口。据悉,日本目前对我国仅开放苹果和梨的进口,市场上所谓的日本进口葡萄,均为假冒产品。
二、换包装、贴标签,国产橘子变身澳柑
除了换包装冒充进口水果,一些商家还会用外国品牌的标签造假。记者在北京某水果批发市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将国产橘子换上澳大利亚柑橘品牌“2PH”的标签。业内人士指出,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这种方式,将国产柑橘以及价格便宜的南非橘子,替换成澳大利亚柑橘进行销售,价差能达到5-10倍。
三、电商平台销售假冒标签,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电商平台公开售卖进口水果标签。一些标签有明显的注册商标标识,但仍然可以下单。上海警方近日破获一起案件,河南郑州的海某和常某夫妇的网店在未取得品牌授权的情况下,大量销售假冒品牌的水果商标,通过电商平台对外大肆销售。
面对假冒进口水果的现象,消费者应提高警惕,购买时注意查看包装上的信息。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水果市场的监管力度,对涉嫌欺诈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水果市场诚信自律。